根据浙江省整改工作协调小组要求,我市对照《湖州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梳理总结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督察整改,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更高的站位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狠抓整改工作。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市共9项,截至12月底,已完成整改8项(销号6项),剩余1项共性任务需长期坚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我市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功承办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生态文明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获省政府首次督查激励;COP15大会认定湖州为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获评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首次入选“自然城市”平台,并在中国角边会向全世界展示湖州经验;荣获“美丽浙江”“十连优”,“五水共治”“八夺鼎”、再夺“金鼎”;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获全省首批“清源杯”,“清新空气示范区”实现县域全覆盖,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实现九连升。
(一)切实提高思想站位。始终站在诞生地的高度,坚决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市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争当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的排头兵。把抓好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贯彻落实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任务,作为持续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具体体现,切实增强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从严压实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重点压实各级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自觉把整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带头抓部署、抓协调、抓整改;各级分管领导抓好具体工作落实,督促整改任务实施。各级各部门认真对照《湖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分工。各区县落实属地责任,抓好问题整改;市级职能部门加强对基层整改工作的指导和督导。部门、属地切实履职尽责,相互配合支持,确保各项整改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抓紧抓实“七张问题清单”工作和美丽湖州建设,建立健全目标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持续加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落实考核力度,确保工作重点突出、主线鲜明、职责明确。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构建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健全督办问责机制,把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范围,严肃追究整改不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地方和单位。
(四)强化财政投入保障。杏彩体育加大财政对生态环保的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管能力建设,配齐配足相关监测设备、执法装备和应急物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水、大气、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危险废物处置等环保工程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生态环保基础短板。
(一)提高问题整改质量。持续加大整改力度,严格对照整改要求和措施,提高整改标准,落实核查销号,强化跟踪督办,抓好问题整改,确保目标承诺得到兑现,整改措施得以落实,反馈问题高标准销号。截至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191件信访件已全部整改销号。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9个问题中,2个个性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松鼠岭及长兴垃圾填埋场问题”、“安吉阿里拉度假村问题”);7个共性问题中,4个共性问题已完成整改并销号(“生态用地保护问题”、“固废违规倾倒问题”、“涉林垦造耕地问题”、“未按要求全面统计有效化肥和农药数据问题”),2个共性问题已完成整改待销号(“废弃矿山治理问题”、“减肥减药不严不实问题”),剩余1个共性问题需长期坚持(“环保工作短板问题”)。
(二)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优化调整污染防治攻坚运行机制,整合工作力量,成立市攻坚办,实现治水治气治土治废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构建以“市级督查帮扶”为特色的治理新模式,着力巩固督察整改成果。狠抓大气治理,以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狠抓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深化工业废气治理,加强扬尘、油烟等面源整治,深化车船尾气污染治理,严厉打击非标油品。狠抓水质提标,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杏彩体育科学防控太湖蓝藻,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迭代升级河湖长制,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杏彩体育足球排污口长效管理制度获生态环境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狠抓清废治土,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启动全市土壤环境信息“一张图”“土地身份证”项目改革试点,深入实施“肥药两制”改革,推进秸秆粪污综合利用,加强废旧农膜和农业废弃物包装物回收。
(三)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稳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严格保护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管控;加快构建以自然保护地为基本骨架和重要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实施“水韵湖城”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全面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和绿化,杏彩体育杏彩体育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完成12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所涉废弃矿山的三维建模和生态修复,有效提升数字监管能力。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推进跨区域、跨流域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一)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抓好建章立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建立跟踪回访、常态问效、深化整改等“三套机制”,着力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闭环制度体系。制定统一回访标准、“片长制”配套标准、整改公示落实标准等“三项标准”,明确3大类、15项检查内容,确保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围绕问题清单、过程清单、成果清单等“三张清单”,实施动态化管理、常态化检查、项目化推进,确保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巩固一项。出台“双清双转双腾”工作方案,通过“清问题、清根源”,对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问题和信访件,有序推进,实现基本清零;对已整改销号的问题,举一反三清除隐患根源;通过“转移集聚、转型升级”,推动分散的企业集聚规范、转移入园;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向绿色节能产业转型发展。通过“腾指标、腾空间”,腾出用地用能、排放容量等指标和项目引进的发展空间。建立抓常抓长机制,有效减少了环境问题发生和信访件数量,今年以来,全市共收到环境问题信访件1489件、同比下降31.6%,下降幅度居全省第3位。
(二)深化举一反三排查。不断加强举一反三粉尘防爆除尘设备,全面排查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充分发挥“七张问题清单”分析和预警等整体智治功能,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问题主动发现、迅速整改,坚决遏制“一地重发、异地多发”情况发生。建立生态联勤警务站13座;配备基层网格员,强化网格员生态环境业务知识培训;探索构建由乡镇、企业、群众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社会监督员队伍;配套出台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和违法举报奖励实施办法,提升社会化环境问题发现能力。增强执法能力,全方位开展蓝天保卫、碧水提升、清废攻坚等生态环境领域执法专项行动,累计动员5.9万人次,检查企业2.91万家次,行政处罚案件431起。加强跨部门联席执法,深化行刑衔接,今年生态环境部门累计向公安机关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7件、行政拘留7人,移送刑事拘留案件10件、刑事拘留人员11人。借助“环保管家”等第三方服务,杏彩体育足球为企业提供环评审批、污染治理、设施维护、技术改造等全生命周期指导服务,不断提升监管水平。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绿色低碳,加快产业升级,筑牢督察整改基础保障。以八大新兴产业链引领项目提质。聚焦南太湖新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等“2+8”平台,瞄准新能源汽车、光电通信及半导体等八大新兴产业链,明确“2456+节能减排”项目准入标准,从源头上防止高污染项目落地杏彩体育平台。以工业全域有机更新引领低效整治,深入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启动工业全域有机更新,推动30个重点区块集约、高效、绿色化转型。以“创谷经济”引领绿色转型,以西塞“科学谷”为龙头,大力发展“创谷经济”,全市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74家,累计达到568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62%。
(一)更高站位抓污染防治攻坚。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使命担当,坚持把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集中开展治气百日攻坚行动,实施PM2.5和O3“双控双减”,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提质进位。以“五水共治”三夺金鼎为目标,高效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城乡面源污染治理、大运河沿岸整治、太湖蓝藻防控等工作,确保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推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加快解决危废处置结构性短板,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二)更硬举措抓问题整改落实。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夯实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坚持好市、区县、乡镇联动机制,强化工作合力,狠抓跟踪督促,确保目标承诺高效兑现、整改措施高效落实。深化数字化改革,发挥好“七张问题清单”智治效能,深化落实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推动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发现整改全闭环。加快实现市级督查帮扶全覆盖,对重复信访、屡查屡犯等问题主动曝光、强化监管、从严执法,形成强大震慑。强化整改成效常态长效保持,严格落实三项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双清双转双腾”工作,确保整改成果长效保持、久久为功。
(三)更大力度抓产业绿色转型。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用好“碳效码”,加快工业全域有机更新和制造业全域技术改造。深入实施“五谷丰登”计划,加快“创谷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推动能源、工业、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变革,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深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绿色低碳共富综合改革,率先试点完成一批生态资源转化项目GEP核算,高效运行湖州绿色交易中心。